《星期專論》半世紀前他們就提出「一中一台」

耶誕節後,新年到來,新年帶來新形勢。一九七○年元月二日,被蔣家政權全天二十四小時監控在家的台大教授彭明敏,秘密逃離台灣,最後抵達瑞典,嚐到「自由的滋味」,事經《紐約時報》、《新聞週刊》報導,喧騰國際。彭明敏與學生謝聰敏、魏廷朝一九六四年因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遭當局以「意圖煽動,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判刑,後雖在國際壓力之下特赦,續遭軟禁。

  • 星期專論 盧世祥

    星期專論 盧世祥

台灣人民自救宣言 一九六四年發表

四十七年後重提這段往事,不僅彭明敏脫出台灣的過程,驚心動魄,有如電影「不可能的任務」;其師生所發表的〈自救宣言〉,在台灣人民對抗不公不義政治壓迫、追求獨立自主之路,多值回顧並力求實踐。特別是如今美國政黨輪替,川普即將就任總統,新年新局新挑戰,台灣思索積極因應之際。

彭明敏秘密出走事件,除了「搭船偷渡」的揣測,也盛傳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參與其事。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森中國之行,中國總理周恩來還當面質疑美國協助彭明敏離開台灣,尼克森只簡單回應,美國政府與彭案無關。

彭明敏成功脫離台灣,整個行動過程可簡單描述如下:突破特務監控、變造日本護照、易容變裝改型、松山機場出境、外國友人義助、輾轉抵達目標。所有這些,都經精心策劃、秘密從事、有效執行。

當事人彭明敏對此有一段回顧:「一個單臂人,無任何證件,要從台灣輾轉到瑞典,當時國際旅遊尚未盛行,飛機班次少,航程也短,…每一站都要停下加油或換飛機,其複雜難度好像要飛到月球。」參與其事的傳教士唐秋詩(Judith Thomas)今年六月在台灣說,彭案進行的過程困難驚險,也有趣味十足的細節,但「直到任務順利完成,蔣家政權仍一無所知,才是整件事最有意思的。」

除了逃亡策劃及過程無比精彩,彭明敏師生的〈自救宣言〉,半個多世紀以後審視,歷久而彌新,令人不能不讚服其先知先覺,為建立正常國家社會所指出的道路。

必須強調,〈自救宣言〉在蔣家專制時代提出,倡議建立新國家新政府,不見容當局,彭明敏師生因此鋃鐺入獄。當時,蔣家政權仍以「反攻大陸」愚民,延續威權統治,也讓中國的內戰糾葛禍延台灣。同時,台灣與美國仍有邦交,美軍進駐台灣;彭明敏奔向自由出發之日,正逢美國副總統安格紐(Spiro Agnew)訪問台灣之時。

自救宣言:一中一台 鐵的事實

〈自救宣言〉開宗明義,直言「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早已是鐵一般的事實!」「反攻大陸」絕不可能。它強調,台灣要建立一個民主、工業化國家,進而號召團結人民的力量,自己的台灣自己救,「不分省籍,竭誠合作,建設新的國家,成立新的政府」。有別於蔣家政權,它楬櫫三大目標:實行民主政治,制定新憲法,重新加入聯合國。

有如彭明敏當時所說,提出〈自救宣言〉,是要以「事實而非虛構,實際而非迷思」為基礎,激發對台灣前途「大辯論」。事實是,國民黨當局以一個「沒有中國的中國政府」、「反攻大陸」等神話,由少數大陸人以未經民主程序高壓統治台灣多數人民,最忌諱台灣人和大陸人真正合作。同時,台灣人民有追求建國與實施民主的願望,不管名稱叫什麼,一旦台灣新地位建立,與共產中國建立某種臨時協議,至最後建立非敵對關係,並非不可能。

〈自救宣言〉提出五十多年來,國際環境丕變,台灣社會政治也發生重大變化。它所主張的總統普選、政黨政治、廢除特務、保障人民自由權利、開放社會、裁減軍隊、發展經濟等,大都實現。但在司法獨立、廉能政治、人民守法等,仍待推進。另一方面,國共雖從鬥爭走向和解,中國內戰餘緒仍透過「一中」糾纏危脅台灣,台灣至今仍非正常國家。

川普質疑一中 與自救宣言不謀而合

二○一四年,年輕世代反對與中國簽訂服貿協議而有「太陽花運動」,喊出「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回應五十年前〈自救宣言〉的召喚。如今川普質疑「一個中國」原則,與〈自救宣言〉「事實而非虛構,實際而非迷思」的基礎,也不謀而合。

一中虛幻口號 台灣人斷難接受

事實上,按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對台灣主權,但未明言歸屬;身為簽署國的美國,立場一直是「台灣地位未定」,從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中一九七二年「上海公報」所指「一個中國」,依美方宣示,雖是「台海兩岸中國人」的共同主張,美國僅「認知」(acknowledge)而非「承認」(recognize)或接受。更重要的,民主化之後的台灣,人民決定國家主權,現今民意自認「中國人」者比率只個位數,難怪「一中」在台灣「敗市」。現實上,不論「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如當年「反攻大陸」,都屬迷思而不現實;假的真不了,也難持久。在抗拒中國併吞之路,台灣人民斷難接受以虛幻口號,強迫決定國家未來。

至於彭明敏,不論在海內外,為台灣獨立自主奔走、提出真知灼見,長年如一,維持知識份子一貫格調,樹立台灣社會典範。(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