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無淨土

《穹頂之下》是柴靜和朋友製作的一部紀錄片。柴靜今年39歲,是曾擔任中國中央電視台節目的一位名記者。她曾參與有關薩斯病(SARS)及礦難等的真相調查,為中國觀眾所熟知。2013年出版了講述她在中央電視台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看見》,銷售超過100萬冊,是該年度的暢銷書。

2014年因女兒患病離開央視,從公眾視線消失。但日前在《人民日報》專訪時透露,過去一年她自費製作了一部紀錄片《穹頂之下》,探究霧霾是什麼,霧霾的起因和如何治理等三個問題。柴靜說她有這個念頭是因為剛出生的女兒被發現有腫瘤,決定自費100萬人民幣,和朋友製作這部紀錄片。

這部紀錄片拍攝後並沒有在官方電視台播出,而是以大眾媒體在朋友中流傳。沒有想到一天之內就成為熱門話題,截至3月1日,點閱率已經突破3100萬次。中國新任環保部部長也公開表示感謝她,喚起民眾對環保問題的注意。台灣環保專家也應公視邀請,對台灣的PM2.5顆粒產生問題進行討論。

根據他們的討論和美國EPA(環保署)資料,空中含有小於10微米顆粒時,很容易從呼吸侵入人體各器官。如果這些顆粒含有毒性,如重金屬或致癌化合物,則因人體無法排拒而容易致癌,其中又以小於2.5微米顆粒最為關鍵。這些微小粒子大多來自燃煤和燃油,森林火災或火山爆發也會產生。中國霧霾飄到鄰近各國,隔著海峽台灣還有20到30%的有害霧霾來自中國大陸。在冬天情況最為嚴重,霧霾濃度可超過安全的濃度幾倍之多。

柴靜的紀錄片雖然激發民眾對環保問題的注意,但是她把女兒的毒瘤歸咎於霧霾不一定正確,因此也引起一些批評。科普作家方舟子還認為吸煙的危害比霧霾更嚴重,禁煙當然應該推動,但是方先生忽視了吸煙者人數有限,霧霾則全人口不論大小老幼都無法逃避。

也有人批評柴靜把霧霾的責任歸咎於企業和商人,其時政府和制度的責任更大。也有人認為柴靜的調查缺法專業性,其中有些數據也有問題。我想這些批評即使沒錯,他們都忘了柴靜喚起群眾對環保的重視的重要性。

環保豈是止於空氣和霧霾,水、食物、病菌、病毒等的污染問題一樣的嚴重。說來「穹頂之下無淨土」,恐怕是中國、香港、印度和很多開發中國家的真實寫照。隨著大量台商回台,台灣有很多環境也逐漸在被破壞之中。

地球有限,忽視環保和永續經營的無限度經濟發展,不應該是人類追求的目標。總而言之,柴靜花費自己的錢製作紀錄片,喚起民眾對環保問題的重視,令人十分欽佩。

< 資料來源:鄭天佐 輕鬆談社會脈動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