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傲慢清零 每月經濟損失1.3兆

中國政府一直把重點放在限制措施和病毒檢測上,而不是接種疫苗(路透資料照)

 

譚德塞也看衰 叫中國要轉變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2019中國爆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當時幾乎全球為防病毒快速蔓延,紛紛祭出鎖國政策,不過至今,基本上全球都在試著與病毒共存,中國仍將抗疫視為第一要務的經濟體。中國繼續採「清零」政策,大規模封鎖,導致供應鏈上生產和分銷的所有成本幾乎都在上漲。

所謂的「清零」措施,包括大規模檢測、追蹤接觸者和嚴格隔離等,少數幾宗病例都能觸發全城的封鎖。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認為,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續。自2019年底武漢爆發疫情以來,中國無論是確診、因病死亡人數,相對歐美國家來說低出許多,建議中國在政策上要做轉變,根本不需要繼續採取強硬的措施來遏制病毒。

嚴格而長時間的封城,讓中國居民面臨停診、供應鏈斷裂等災害。(路透資料照)

 

封控造成的死亡 多於疫情

世衛突發事件專案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表示:「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想要採取強硬的措施來遏制病毒傳染,是可以理解,但還需要考慮清零對人權的影響。」

然而嚴格而長時間的封城,讓中國居民面臨停診、供應鏈斷裂等災害。以「停診」為例,封城意味著醫院關門,即使每日醫院會開少數名額讓需要定期回診的患者看診,但這種掛號是要用「搶」的,即使成功拿到名額的病人,還需要跨過「頻繁做核酸」、「缺乏交通工具」等困難,才能到醫院就診。

此類事件在網路上發酵,引起激烈反應,有觀點認為,封控「停診」造成的死亡個案遠大於防控避免的死亡。不過中國政府似乎聽不到人民心聲,仍然將抗疫視為第一要務。

《BBC》指出,可以將此歸咎於兩個原因:政治和疫苗。

中國採「清零」政策,大規模封鎖(路透資料照)

 

中國政治自豪 拒絕外國有效疫苗

傳染病專家梁萬年在3月曾表示:「一些脆弱人群,尚未完全接種兩劑疫苗,或加強針,因此我們不能就這樣讓步。」根據官方數據,當時89%的人接種了兩劑疫苗,但符合資格的人當中只有56%接種了加強劑。

今年上海疫情爆發的時候,中國市政官員表示,60歲以上人士只有38%接種三劑疫苗,80歲以上只有15%接種了兩劑。在全國,80歲以上只有19.7%接種了加強劑。外媒指出,中國繼續堅持「清零」是政治性的,中國人接種疫苗數少,是因為官員一直洗腦國民,將疫情描述成一個國外的問題,歸咎外國旅客將病毒帶入中國。

《紐約時報》指出,中國時而解除、時而重啟的防疫措施,可能至少會持續到明年,部分原因是政府一直把重點放在限制措施和病毒檢測上,而不是接種疫苗。另外中國迄今拒絕引入外國研發的有效疫苗,報導形容「這個決定是出於政治自豪感,而不是醫學考慮。」

還有觀點認為,為了保障今秋召開「二十大」前,中國不出現疫情失控的局面。即使內部和外部壓力疊加,中國政府並未改變「清零」的嚴格防疫政策,而是在多個場合重申「清零」的重要性。

外媒指出,習近平堅持下達的政策,充分顯示一個獨裁威權體制的弊端:僵化、傲慢、過度控制、報喜不報憂。

上海經濟規模達4.3兆人民幣,中國實施封城,影響甚大。(路透資料照)

 

上海封城 第2季GDP衰退13.7%

上海每年經濟活動規模達4.3兆人民幣,居中國各省市之首;金融業方面是公認能與香港競爭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貨櫃港口,是中國對外進出口貿易首要樞紐。上海可以稱是中國的經濟首都。

上海今年首季GDP為增長3.1%,不過受疫情及封控等影響,第二季GDP年減13.7%,拖累上半年GDP跌5.7%。上海6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達7%,第二季平均為12.5%,上半年平均為8.9%,均高於全國的5.5%、5.8%及5.7%的水平。

確診病例在中國國內持續居高不下,中國嚴格實施封城影響,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針對121家美企進行調查顯示,逾50%已縮減或延遲在中國的投資計畫,近60%下調全年的財測。

3月底統計,中國疫情封鎖可能帶來每月至少460億美元(新台幣1.3兆元)的經濟損失(路透資料照

 

葉倫:中國封城 全球供應鍊中斷

因為嚴格的封成措施,外資及本土企業面臨停產。根據3月底統計,中國疫情封鎖可能帶來每月至少460億美元(新台幣1.3兆元)的經濟損失,約占GDP的3.1%產值。而當時經濟學家表示,460億美元的損失估計是保守的,因為這還不包括通貨膨脹對國家收入的影響,如果封城時間拉長,影響程度會翻倍。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城市封鎖、停工、塞港和港口關閉,對進口和經濟帶來衝擊,而這最終將擴及到世界各國。目前中國的經濟表現已經對全球各地經濟成長產生了外溢效應。

德國最大船運商赫伯羅特(Hapag-Lloyd)報告說,盡管上海港通過組織員工寄宿公司,來確保集裝箱貨輪的裝卸,但是從上海港前往周邊其他港口的轉運物流,出現了嚴重遲滯。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警告。中國封城範圍之廣,將加劇全球的供應鏈困境,推升價格、阻礙商品流動和全球供應鏈的復甦。中國近年來建立供應鏈主導地位,不過因為嚴格的控管,造成多家企業、工廠停工、停產。為此,許多企業開始思考多地化生產。

中國經濟第二季的年增長率只有0.4%,比市場預期的1.1~1.2%還低(歐新資料照)

 

中國經濟成長 已貼近0

中國經濟第二季的年增長率只有0.4%,比市場預期的1.1~1.2%還低,也是自2020年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以來,最低的季度成長率。上半年經濟成長更是只有2.5%,遠遠落後政府設定的全年成長目標5.5%。

上半年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一年前攀升1.7%,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 上揚1%。第2季CPI 升2.3%,其中 4、5 月均上揚2.1%,6月攀升2.5%。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調查結果,71%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差」。展望未來六個月,經濟學家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持續疲弱,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警告,中國經濟長期放緩,將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LTN經濟通》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