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轉型正義 學者:還未補足歷史真相...

 

台灣研究中心今天舉行台灣轉型正義研討會,右起為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中心主任卜睿哲、台灣學者駱怡辰與李怡俐。(記者曹郁芬攝)

2018-04-25 09:18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二十四日報導〕在「全球台灣中心」擔任訪問學者的林怡俐今天表示,台灣的轉型正義在補償機制方面留下許多爭議未解決;政府迄今未對白色恐佈發表正式的官方報告,在發崛真相方面還要加緊腳步。因為真相有助台灣社會建構共同的歷史記憶。

  • 台灣學者林怡俐認為台灣的轉型正義還缺歷史真相。(記者曹郁芬攝)

    台灣學者林怡俐認為台灣的轉型正義還缺歷史真相。(記者曹郁芬攝)

不過擔任評論人的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主任卜睿哲說,轉型正義同時講求程序和實質,台灣在究責與和解之間要考慮社會成本,因為轉型正義若造成政治與社會兩極化,使台灣內部無法達成共識,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國。

「全球台灣中心」今天舉行座談會討論台灣的轉型正義。擁有台大法學院博士學位,曾在哈佛大學研究轉型正義的林怡俐說,台灣的轉型正義這個名詞有被濫用的現象,聯合國對轉型正義有很明確的定義。

她表示,轉型正義應有對犯罪者的究責;真相的尋求與調查;對受害者的補償;制度性改革等四面向。台灣做的最好的是受害者家屬的補償,最弱的是對犯罪者的究責與處分。台灣的轉型正義是協商式的,過程較和平,但進展也較慢。

林怡俐說,轉型正義的司法障礙主要是追溯期已失效,但也面臨非法律障礙,例如婦聯會的案子就是威權體制遺緒對轉型正義的抗拒。如果婦聯會的案子進入法律程序,會對台灣的司法造成挑戰,因為台灣的司法是否準備好處理轉型正義還待觀察。

卜睿哲說,美國在轉型正義方面做得並不好,不足為台灣的模範。他也同意台灣白色恐怖的受害者在程序與實質正義上都還沒有得到正義。不過他從台灣民調中看到,認為轉型正義很重要的不到百分之六,似乎台灣人對轉型正義的支持高並不高,而是少數積極者在努力推動。

目前在哈佛法學院就讀的駱怡辰則表示,她是在解嚴後出生的一代,也是第一代在學校學習「認識台灣」課程的學生,因此課綱對台灣人的認同影響很大,因此課綱也成為不同國家認同者的戰場。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即時新聞〉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