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1936年奧運奪獎台灣舞曲 台史博原音重現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奧運不只是運動員最高的競技殿堂,1936年,台灣出身的音樂家江文也參加柏林奧運,以〈台灣舞曲〉獲得第4名,成為台灣在奧運奪獎的第1人,也讓台灣風光首度揚名國際藝壇。80年後,這首得獎作品透過蟲膠唱片、電唱機播放,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原音重現,讓現代民眾也能感受當年江文也音樂的震憾。

  • 1936年江文也在奧運獲獎後發行的〈台灣舞曲〉。(記者劉婉君攝)

    1936年江文也在奧運獲獎後發行的〈台灣舞曲〉。(記者劉婉君攝)

1936年,柏林奧運有2名台灣人參賽,田徑場上有出身台中龍井的運動員張星賢,藝文獎項則有台北出身的音樂家江文也。台史博「愛聽台灣一百年」系列講演會,邀請傳記作家劉美蓮主講江文也的創作與故事,劉美蓮曾於2006年在自由時報連載3篇文章介紹江文也,並獲日人翻譯後於日本刊登,收藏家朱家煌也因為3篇連載而認識江文也,陸續收購江文也的曲盤,珍藏的蟲膠唱片,讓80年前的江文也作品原音再現。

劉美蓮表示,1912年瑞典奧運除了體育獎項,也設置藝文獎項,一直到1936年,藝文獎項分為建築、繪畫、雕刻、文學及音樂。音樂項目只有作曲,當時台灣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共有5首管絃樂作品參賽,除了26歲出身台灣的「二等國民」江文也之外,其餘都是日本教授級的作曲家,最終只有江文也獲獎。後因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奧運一度停辦,此後也未再辦理藝文獎項了。

台史博也在網上成立聲音資料平台,相關作品與音樂資料均可在「台灣音聲一百年」網站http://audio.nmth.gov.tw/audio上點選聆聽。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副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